在中美貿易關系仍然劍拔弩張的情況下,目前中國的鋁制商用車國內保有量超過2萬輛;新能源公交車國內保有量超過3.5萬輛;國內建筑模板鋁化率超過17%;50多座鋁合金天橋已建成;上述鋁應用已累計增加鋁消費300多萬噸。而全球航空航天鋁合金板用量估計在78萬噸,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空用鋁板將達到100萬噸;到2025年全世界鑄造鋁合金產品的銷售額可達973.6億美元… 鋁應用發展日新月盛 鋁企欲行穩致遠需多花心思 從上述數據可見,盡管處于貿易沖突、關稅矛盾的全球環境中,我國鋁工業的發展趨勢依然勢不可擋,鋁應用也在各個領域全面延伸。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,鋁企若想 “獨善其身”,并在這個復雜的行業環境中行穩致遠,則需要多下苦功,立其身而觀大局。 由此,在8月8日于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舉行的2018年擴大鋁應用高層論壇,可以說是廣大鋁企縱觀行業格局、審視自身發展的一次良機。論壇總結了六年來“以鋁代鋼、以鋁節銅、以鋁節木”為核心的擴大鋁應用取得的成績,不斷挖掘鋁業新增長點,進一步夯實擴大鋁應用的根基,積極探索未來擴大鋁應用的方向。論壇上指出,從全鋁掛車、鋁合金電纜、鋁合金建筑模板、鋁合金圍護板、新能源鋁合金車身城市公交到鋁制家具,從交通領域、電力領域到建筑領域,從工業走入家庭,鋁的廣泛應用正在給鋁消費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。 然而,我國的鋁應用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,不僅體現在人均消費量上,更體現在消費結構的差異上。這就要求企業在擴大鋁應用的同時,結合其輕質、節能、生態、循環的特性,在成本節約、效能提升、技術進步等方面做到“行成于思”,保持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同時打造更高性價比的產品,充分展現出鋁應用為生活所帶來的價值。正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所說:“無論是量大面廣的領域,還是差異化、個性化領域,都要堅持持續創新,爭取傳統領域不斷鞏固,新興領域不斷突破。” 事實上,2018年是推出擴大鋁應用的第七年,而從各項成果來看,鋁行業的發展并沒辜負這7年的時光。在貿易沖突、關稅矛盾不斷,環保風暴持續加強的情況下,鋁企或許是時候思考:當下一個7年來臨的時候,自身企業將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?能為這個行業帶來多少貢獻?又將以什么樣的姿態迎接更快速、更具考驗的市場環境? 對此,將于11月10日在廣東南海大瀝舉行的2018年第9屆廣東鋁加工技術(國際)研討會或許能再給企業一個尋找答案的機會。會議將以“新時代、新技術、新奮斗”為主題掀起新一輪“頭腦風暴”,旨在在技術對接、學術研討、新品展示等過程中為你帶來更多的發展靈感,值得關注與期待。